侦探公司怎么样-花几万块钱请“专家”来挽救你们的关系?别再上当了!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花几万元请“专家”来挽救你们的关系?别再上当了!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洋、朱红、宋佳
分手后,牛先生请“情感专家”与前任复合。经过精心诱导,他陆续支付了3万多元,但复合却毫无进展。最终,牛先生发现“专家”根本没有联系过他的前任,而且他的前任已经结婚了。
近期侦探公司怎么样-花几万块钱请“专家”来挽救你们的关系?别再上当了!,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警方破获新的打着“情绪挽回”幌子的诈骗案件。骗子们都号称“100%挽回”、“教你拯救爱情”、“三步和解”等,利用受害人挽救情感的迫切需要,按照“剧本”实施精心设计的“拯救爱情”骗局。
花费12万多元试图“拯救”前任却落入骗局
去年7月,牛先生与前任感情出现问题,微信、电话均被拉黑。牛先生上网搜索挽回秘诀,被“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的广告语吸引,添加了该机构的微信公众号。
这家名为山东世华教育咨询的机构承诺,只要你提供前任的个人信息,它就会安排专门的“情感专家”联系、劝说你,帮助修复关系。但前提是不准牛先生主动联系前任,也不准参与“情感挽回”工作。他凡事都必须听从“专家”的指示。
想要挽回关系的牛先生立即支付了3280元的咨询费,并与对方签订了电子合同。机构安排的“情感专家”告诉牛先生,他一直在和前任保持联系。
随后一段时间,“情感专家”多次以“发现前任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指导”、“前任已经动摇,需要联系他”为由,多次要求牛先生继续转账。现任男友结束这段关系”。截至今年4月,牛先生已转账34000余元,但一直没有和解的消息。他多次向该机构询问,但只得到敷衍且迟缓的答复。
今年5月,牛先生报了警,发现自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该机构从未联系过他的前任,而他已经结婚了。
牛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今年6月,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新型“情感挽回”诈骗案,涉案金额超过700万元,受害人4500余人,遍布全国。
很多人表示珠海侦探社,“分手后发这条信息挽回成功率99%”、“挽救感情的四招”、“学这个男朋友主动复合”等很感动,为了挽救感情,他们选择相信。
犯罪嫌疑人的微信头像。上海警方供图
小陈在网上看到“情绪康复”广告后,通过微信添加了“专家”,三个月内转了10万元,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小杨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了一位“情感专家”。对方表示可以帮他挽回感情,但在小杨成功转账后,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上海警方侦破的案件受害人中,年龄最小的仅17岁,被骗金额最大的一名超过12万元。
小组分工明确,全程按照“剧本”“行动”
记者了解到,“情绪挽回”诈骗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客服部、分析部、咨询部……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角色”。
客服部门首先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上广泛发布广告信息,吸引有情感问题的人添加微信。了解基本情况后,将目标客户信息推送至分析部门。分析部门根据情感需求类型编造成功案例,加深客户信任。同时,分析部门还查询日常恋情、旅行、外出就餐等细节,判断客户的财务状况,确定诈骗金额,然后交给咨询部门进行处理。实施欺诈行为。
诈骗者在看似深思熟虑的聊天中隐藏了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信息:“他经常带你去上班吗?你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远吗?”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你是否有房子、有车; “您平时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部门有多少人?”您可以了解工作状况和收入水平。
嫌疑人的“谈话技巧”书。上海警方供图
有受害者表示,在分析过程中,当他们被要求回顾自己的恋爱经历时,骗子不断放大一些细节来赞扬他们的前任,强调这段关系是美好和难得的,并鼓励他们不要放弃。 “听着,我更加后悔当初的分离。有了这些案例,我觉得‘专家’一定能帮助我成功康复。”
分析之后,有一个过渡阶段。这时,“专家”会把分手的原因归咎于咨询师,向男生强调控制欲,向女生讲安全感。另外,你还用“你之前用的一切都是错误的挽回方式”、“如果你早点认识我,你们的关系可能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之类的说辞来营造一种必要性和紧迫感。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支队副大队长谷峰表示,签订服务合同后,“专家”会要求受害人不要主动联系对方,导致双方无法双方进行沟通,然后伪造聊天记录截图,谎称自己在做对方的工作,或者编造对方有新恋情等虚假信息,不断欺骗受害人转账升级服务。但事实上,这些“专家”彼此之间从未联系过,只是用言语进行诈骗。
出于隐私考虑,诈骗受害者往往不愿向警方报案
记者采访公安机关了解到,近段时间,打着“情感挽回”旗号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上海、浙江宁波、湖北荆州、广东肇庆等地警方近期破获多起此类诈骗案件。这些团伙招募、培训大量员工,并精心包装,实施诈骗。
专家分析,情感咨询需求旺盛,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遇到情感危机,宁愿在网上“求医”,也不愿向身边的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
记者使用关键词“情绪挽回”搜索黑猫投诉,发现投诉600余条。投诉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霸道条款、诱导消费、后期不提供服务等方面。单次投诉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元不等。价格从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专家认为,从多起案件来看,“情感康复”服务的欺骗手段多样,犯罪成本低、处罚轻。例如,湖北省荆州市破获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团伙3名涉案人员投资10万元购买电脑、手机、租用办公场地情感挽回大师,然后开始招募员工从事电子诈骗活动。
嫌疑人被带回来。上海警方供图
警方在侦查中发现,此类案件的犯罪团伙往往频繁变更或注销公司名称、法人,变更经营地址,逃避警方打击。
谷峰表示,此类案件很难侦破。有些受害者渴望复合,情绪冲动。他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此外,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即使发现自己被骗,他们也不愿意主动报警。他说:“现在被捕的69人,已经以诈骗罪移送检察院起诉。最终,每个人都会根据他们在案件中的作用、危害程度等进行量刑。”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等业内人士建议,网络社交平台应高度重视此类欺诈行为,严格落实审核和日常管理职责,加强监控情感欺诈,并利用技术通过检测和用户举报来打击非法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水雄提醒,情感问题还是要靠双方坦诚沟通。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一些所谓的“康复大师”、“情感专家”。面对那些要求不断付款、服务的人,也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